 |
|
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
中南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
冶金工程 • 化學與化學工程 |
超級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行為 |
陳緒杰,蔣良興,彭彬,張治安,賴延清,李劼,劉業翔 |
2023 |
鋁電解TiB2/C復合陰極用煤瀝青的無機改性 |
賴延清,胥建,呂曉軍,李劼 |
2029 |
流態化分離洗滌對熟料高質量濃度溶出漿液二次反應的影響 |
彭志宏,陳彥虎,周秋生,劉桂華,李小斌,齊天貴 |
2036 |
云南惠民鐵礦微波磁化焙燒工藝 |
王曉輝1, 2, 3,彭金輝1, 2, 3,夏洪應1, 2, 3,朱紅波1, 2, 3,張利波1, 2, 3,劉秉國1, 2, 3 |
2043 |
鎳紅土礦加壓浸出渣磁化焙燒-弱磁選鐵精礦的研究 |
郭學益,公琪琪,石文堂,李棟,田慶華 |
2048 |
異極礦的標準生成熱力學函數 |
尹杏,劉常青,陳啟元,張平民 |
2054 |
云南湯丹某氧化銅尾礦的浸出研究 |
馬建業,劉云清,胡慧萍,陳啟元 |
2059 |
4-甲基二苯并噻吩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 |
卞麗華1,周威2,倪惠瓊1,徐婉珍2 |
2069 |
能量輸入對煤泥浮選過程的影響 |
桂夏輝1,劉炯天1,程敢2,廖寅飛1,曹亦俊1,王永田1 |
2075 |
鹽酸體系中二氧化錳浸出方鉛礦的研究 |
湛雪輝1,李朝輝1,湛含輝2,李飛1,曹芬1,李俠1,周隨安1 |
2084 |
材料科學與工程 |
鑄態Mg-2Nd-0.2Zn-0.4Zr-xY鎂合金組織及力學性能 |
陳偉,劉楚明,蘇再軍,舒心 |
2089 |
熱軋帶鋼高速鋼復合軋輥非穩態溫度場的數值模擬 |
馮明杰1,冀慧2 |
2096 |
快淬Mg2Ni型合金的結構及貯氫動力學 |
張羊換1,2,張國芳1,2,李霞1,2,侯忠輝2,任慧平2,趙棟梁1 |
2101 |
采用鋁熱自蔓延法制備低氧高鈦鐵合金 |
豆志河,張廷安,張含博,張志琦,牛麗萍,姚永林,赫冀成 |
2108 |
工藝參數對楔橫軋螺旋齒軸成形的影響 |
閆華軍1,劉晉平2,胡正寰2,王麗娟1,劉玉忠1 |
2114 |
固溶處理對AP65鎂合金陽極放電活性的影響 |
王乃光,王日初,彭超群,馮艷,石凱,金和喜 |
2120 |
回火溫度對超高強高韌V150套管組織性能的影響 |
李陽華1,2,趙延闊3,武岳1,劉蛟蛟1,李紅英1 |
2128 |
剝落腐蝕對7055鋁合金板材力學性能的影響 |
廖文博1, 2,劉心宇1, 2,劉勝膽1,張新明1 |
2137 |
機械工程 • 控制科學與工程 |
螺旋錐齒輪HFT法加工的反調修正方法 |
唐進元,聶金安,王智泉 |
2142 |
動臂變幅工況下旋挖鉆機工作裝置的動力學特性 |
何清華1,康輝梅1,朱建新1,許怡赦2 |
2150 |
基于髖部質量的被動步行機器人穩定性和魯棒性 |
吳曉光1,趙杰1,臧希喆1,朱磊2 |
2157 |
Q125級ERW用石油套管鋼力學性能及CO2腐蝕行為 |
王立東,唐荻,武會賓,梁金明 |
2165 |
基于人字齒輪嚙合特性的滑動摩擦功率損失 |
王成1,高常青1,賈海濤2 |
2173 |
增量選擇解碼前傳中繼系統的二階統計特性 |
刁新穎,張曙 |
2179 |
并行組合擴頻超寬帶發射參數對接收性能的影響 |
郭黎利1,姜曉斐1,齊琳1,吳靜2 |
2185 |
基于BPSO與神經網絡的實時P2P協議識別算法 |
譚駿,陳興蜀,杜敏 |
2190 |
基于太赫茲時域光譜的橙子和多菌靈成分的定量研究 |
謝正文,王強,馬冶浩 |
2198 |
服務計算環境中收益優化的客戶選擇策略 |
劉蓉1,李紅艷1,楊長興2 |
2202 |
自適應基因表達式程序設計研究及應用 |
賈麗媛1,張弛2 |
2210 |
地質工程 • 土木工程 |
基于數學形態濾波的大地電磁強干擾分離方法 |
湯井田,李晉,肖曉,徐志敏,李灝,張弛 |
2215 |
準噶爾盆地莫西莊地區侏羅系三工河組層序地層學研究 |
崔金棟,郭建華,李群 |
2222 |
瑞雷波數值模擬中的數值頻散校正策略及實例分析 |
豐赟1, 2,周竹生1,沙椿2 |
2231 |
滇東北新生代盆地構造反轉與生物氣藏的形成 |
侯宇光1,2,何生1,2,唐大卿1,2 |
2238 |
黃驊坳陷港中地區沙二段高分辨率層序地層格架與
沉積體系分布 |
楊有星1,2,金振奎1,2,王濮3,高白水1,2,刁麗穎1,2,李娜1,2 |
2247 |
澳大利亞西北陸架油氣成藏主控因素與勘探方向 |
馮楊偉1,2,屈紅軍1,2,楊晨藝1,2 |
2259 |
渤海灣盆地西部歧北凹陷東一段儲層砂體的
空間配置與成因解釋 |
呂琳1,焦養泉1,2,吳立群1,魯超3,顧元4,榮輝1 |
2269 |
高滲壓條件下裂隙巖體的劈裂破壞特性 |
劉濤影1,曹平1,范祥1,趙延林2 |
2281 |
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中樁-土-墊層共同作用機理 |
何杰1, 2,張可能1,劉杰2,吳有平2,李冰2 |
2288 |
平面框架彈塑性分析的增量內力塑性系數法 |
文穎,曾慶元 |
2295 |
采場巖移規律現場監測試驗及時間序列預報 |
趙國彥,劉立順,栗紅玉,劉強 |
2300 |
基于云理論與加權馬爾可夫模型的礦井涌水量預測 |
謝道文1,2,施式亮1,3 |
2308 |
鋼-混凝土組合梁負彎矩區彈性畸變屈曲分析 |
周旺保1,蔣麗忠1,2,邵光強1,余志武1,2 |
2316 |
一種多層采空區群穩定性的綜合評價法 |
吳啟紅1,萬世明1,彭文祥2 |
2324 |
地鐵車站基坑穩定風險值計算 |
劉鑫1,2,洪寶寧1,3,韓尚宇4 |
2331 |
對稱協同開采人工礦柱失穩的突變理論分析 |
陳慶發1,2,3,古德生1,周科平1,蘇家紅3 |
2338 |
基于工業CT技術的瀝青混合料內部空隙分布特性 |
吳文亮,王端宜,張肖寧,李智 |
2343 |
基于流變理論的高層密集建筑群最佳建筑容積率 |
宋壽鵬,唐益群 |
2349 |
低強度粗骨料超細全尾砂自流膠結充填配合比優化及應用 |
韓斌,吳愛祥,王貽明,王洪江,王少勇,江懷春 |
2357 |
開采擾動土體微觀結構變異規律 |
于廣云1,2,朱旦育1,3,盛平1,2 |
2363 |
隨時間任意變化荷載下砂井地基固結分析 |
郭彪1,2,韓穎3,龔曉南2,盧萌盟4 |
2369 |
干濕交替與鹽漬雙重作用下干旱和半干旱地區
土遺址劣化效應 |
崔凱1,2,3,4,諶文武2,4,匡靜2,4,王旭東2,4,韓文峰2,4 |
2378 |
考慮層間接觸的瀝青路面非線性疲勞損傷特性分析 |
孫志林1,黃曉明2 |
2385 |
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樁土應力比的解析算法 |
趙春風1,2,李永剛1,2,錢濤1,2 |
2390 |
強震作用下巖質高邊坡動力特性 |
夏棟舟1,劉建華2,何忠明2 |
2396 |
定日鏡群風荷載干擾效應的數值模擬 |
王鶯歌1,李正農2,盧春玲2 |
2403 |
能源工程 • 環境工程 |
玻璃質微通道流動阻力特性的數值模擬 |
周萍,陳卓,徐則林,莫景文 |
2413 |
新型重力熱管換熱器傳熱性能的實驗研究 |
曹小林,曹雙俊,曾偉,王芳芳,李江,池東 |
2419 |
非穩態風邊界條件下的自然通風機理及效率 |
譚洪衛1, 2,季亮1, 2,KATO Shinsuke3,卜震3 |
2424 |
冷卻頂板與置換通風復合空調系統的熱舒適性分析 |
李楠,廖建科,鄭文茜,劉紅 |
2434 |
基于SVM的“彈性系數-投入產出”電力需求預測分析模型 |
董力通1,2,譚顯東3,劉偉國4,劉海波1,2 |
2441 |
考慮密度與干濕循環影響的黃土土水特征曲線 |
趙天宇1,王錦芳2 |
2445 |
低基質條件下厭氧氨氧化生物膜和
顆粒污泥脫氮性能對比研究 |
王俊敏1,王淑瑩1,張樹軍2,馬斌 3,念東2,甘一萍2,彭永臻1,3 |
2454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