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
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
中南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
礦業工程 • 冶金工程 • 化學與化學工程 |
高鐵鋁土礦還原過程中的堿耗機理 |
胡文韜1,王化軍1,孫傳堯1, 2,季春伶1,何洋1,王翠玲1 |
1595 |
球形銀納米顆粒及氧化硅/銀納米殼層的消光性能模擬 |
劉琨,馮其明,歐樂明,張國范,盧毅屏 |
1604 |
鉬酸銨溶液鎂鹽沉淀法除砷的熱力學分析 |
楊亮,趙中偉,何利華,霍廣生,陳愛良 |
1610 |
摻雜對高導錳鋅鐵氧體磁性能的影響 |
彭長宏,李艷,朱云,陳帶軍 |
1616 |
漂浮陽極泥中鉍的提取與三氧化二鉍的制備 |
白猛1,鄭雅杰1,洪波1,張博亞2,張傳福1 |
1622 |
PVP/PVDF-HFP微孔聚合物電解質的制備及性能 |
楊波,李新海,郭華軍,王志興,黃思林,李勇勇 |
1628 |
以竹纖維為模板制備微米管狀Li4Ti5O12負極材料 |
邵丹1,何嘉榮1,劉惠平1,盧子華1,董先明1,禹筱元1, 2 |
1634 |
檸檬酸對聚合物前驅體法制備WO3薄膜光電性質的影響 |
李文章,李潔,王旋,黃曄,陳啟元 |
1638 |
利用鈉鹽助磨劑制備超細黃鐵礦粉體的界面光學特性 |
李丹1, 2,尹周瀾1,陳啟元1 |
1645 |
臭氧-過氧化氫聯合浸出方鉛礦 |
湛雪輝1,李朝輝1,湛含輝2,李飛1,曹芬1,李俠1 |
1651 |
材料科學與工程 |
Zn和Mg質量比對7055鋁合金淬火敏感性的影響 |
張新明,陳慧,劉勝膽,劉文軍,皇甫融 |
1656 |
Ti62421s鈦合金的熱變形行為及加工圖 |
戚延齡,夏長清,王志輝,王玲,李學雄,孫瑋 |
1662 |
TiC顆粒增強鈦基復合材料的熱變形行為及加工圖 |
胡加瑞1,肖來榮1,蔡一湘2,李威1,羅鍇2,劉彥1 |
1672 |
熱壓燒結鎳鈦合金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 |
李婧,楊海林,阮建明,節云峰 |
1678 |
泡沫浸漬法制備小梁金屬及性能 |
王軍,李婧,楊海林,阮建明,節云峰 |
1684 |
Cr-N涂層高速鋼在Na3PO4水溶液中的摩擦-腐蝕電化學噪聲行為 |
范愛蘭1, 唐賓1,田林海1,吳培強1,劉道新2 |
1690 |
機械工程 • 控制科學與工程 |
航空鋁合金薄壁件銑削加工變形的預測模型 |
王光宇,吳運新,閆鵬飛,胡永會 |
1696 |
考慮齒向修形與安裝誤差的圓柱齒輪接觸分析 |
唐進元,陳興明,羅才旺 |
1703 |
螺旋擺動液壓缸間隙的優化設計 |
李松柏,劉義倫,劉偉濤 |
1710 |
液力緩速器部分充液流場大渦模擬及特性預測 |
李雪松,程秀生,苗麗穎 |
1717 |
連退爐內爐輥熱變形對帶鋼瓢曲變形的影響 |
唐荻,楊靜,蘇嵐,江海濤,楊荃 |
1724 |
基于核熵成分分析的熱軋帶鋼自適應聚類分析 |
何飛,徐金梧,梁治國,王曉晨 |
1732 |
矯直過程截面復雜反彎的應力分布與反彎特性解析 |
管奔1,臧勇1,逄曉男2,呂智勇2,曲為壯2 |
1739 |
基于區間有限元的吊梁非概率可靠性研究及敏感性分析 |
韓志杰,王璋奇 |
1746 |
面向多質量特征的產品質量損失成本模型及其應用 |
趙延明1, 2,劉德順3,張俊3,柳喬3 |
1753 |
一種基于信譽度的Web服務質量預測方法 |
舒振,馬建威,羅雪山 |
1764 |
基于混沌理論和小波變換的微弱周期信號檢測方法 |
鄧宏貴,曹文暉,楊兵初,梅衛平,敖邦乾 |
1773 |
基于線性均方誤差的無線自組網TCP定時器改進 |
李慶華1, 2,陳志剛1,鄧曉衡1 |
1780 |
高爐生產過程的智能預測建模 |
劉慧,李沛然,包哲靜,王超,顏文俊 |
1787 |
基于二階泛模型的無模型自適應控制及參數整定 |
王晶,紀超,曹柳林,靳其兵 |
1795 |
基于改進GM(1,1)和SVM的長期電量優化組合預測模型 |
宋曉華,祖丕娥,伊靜,劉達 |
1803 |
基于配價結構的詞匯化句法分析模型 |
袁里馳 |
1808 |
地質工程 • 土木工程 |
探地雷達各向異性介質有限差分偏移線性變換 |
戴前偉,張彬,馮德山 |
1814 |
澳洲西北及南部被動陸緣油氣差異分布 |
方欣欣1,于興河1,李勝利1,姜華2,龐凌云1,楊麗莎3 |
1821 |
遼河坳陷東部凹陷沙三段根緣氣成藏條件與分布預測 |
邊瑞康1,張培先1,鄧飛涌2,鄭兆惠3,王廣源1,徐忠美1 |
1830 |
碳酸鹽巖礁灘相儲層分類 |
王小敏1, 2,樊太亮1, 2 |
1837 |
無底柱分段崩落法結構參數研究 |
吳愛祥1,武力聰1, 2,劉曉輝1,孫希文2,周穎3,尹升華1 |
1845 |
高堿氧化銅礦堆浸過程中的化學沉淀與調控 |
吳愛祥,王少勇,尹升華,嚴佳龍 |
1851 |
基于信息熵和集對分析理論的硫化礦石自燃傾向性判定 |
謝正文1, 2,吳超2,李孜軍2,陽富強2 |
1858 |
聚氨酯泡沫材料密度對陰燃及向明火轉化過程的影響 |
余明高,孟牒,路長,董艷軍 |
1864 |
基于疊前逆時偏移技術的Lamb波多損傷探測 |
郭原草,郭少華 |
1871 |
低承臺橋臺樁基側向受力性狀試驗與數值分析 |
聶如松,冷伍明,楊奇,岳健 |
1877 |
不同應力路徑下卸圍壓流變試驗分析及模型辨識 |
楊文東1, 2,張強勇2,陳芳2,李文綱3,王建洪3,賀如平3,曾紀全3 |
1885 |
世構體系框架中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|
蔡建國1,朱洪進2,馮健1,劉亞非3,黃利鋒1 |
1894 |
加連梁柱串聯隔震系統的彈性屈曲 |
杜永峰1, 2,朱前坤1,李慧2 |
1902 |
加筋土擋墻穩定性分析的點安全系數法 |
楊果林,劉澤 |
1908 |
粗粒土初始各向異性彈塑性模型 |
褚福永1, 2,朱俊高1,趙顏輝1,何順賓3 |
1914 |
夯實水泥土楔形樁復合地基工作性狀試驗研究 |
何杰1, 2,張可能1,劉杰2,吳有平2,李冰2 |
1920 |
埋深組合群樁復合地基的沉降模式與模型試驗驗證 |
周德泉1,趙明華2,陳坤1,范子中1,付玉芬1 |
1926 |
權重線性組合與邏輯回歸模型在滑坡易發性區劃中的應用與比較 |
王進,郭靖,王衛東,方理剛 |
1932 |
基于模糊集理論與CSMR的巖質邊坡穩定性分析 |
李云1,劉霽1, 2 |
1940 |
蒸養水泥基材料的腫脹變形規律與控制 |
賀智敏1, 2,龍廣成1,謝友均1,柳俊哲2 |
1947 |
混凝土結構地震需求參數敏感性分析 |
尹犟1,胡其高2,李鵬3 |
1954 |
引氣混凝土在凍融循環過程中的氯離子滲透與孔結構 |
金祖權1, 2,陳惠蘇3,侯保榮2,趙鐵軍1,張鵬1 |
1963 |
能源工程 • 交通運輸工程 • 環境工程 |
基于BP人工神經網絡的大氣顆粒物PM10質量濃度預測 |
石靈芝,鄧啟紅,路嬋,劉蔚巍 |
1969 |
徑向熱管換熱器殼程數值模擬及結構參數優化 |
涂福炳1,武薈芬1,張嶺2,周孑民1,賈煜1 |
1975 |
雙面三角形和矩形通道平板脈動熱管的傳熱性能 |
夏侯國偉1,楊彩蕓1,陳蘭蘭2 |
1984 |
基于Kriging法的鐵道車輛客室結構優化 |
謝素超1,周輝2 |
1990 |
采用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回用洗浴廢水 |
周超,夏四清,高乃云,楚文海 |
1999 |
基于含水層介質中鐵的類Fenton技術去除地下水中硝基苯 |
孫猛,董軍,耿方蘭,周影,王瑋瑜,董莉莉 |
2004 |
地下水石油污染的原位空氣曝氣修復技術 |
孟慶玲,馬桂科,張力文,張鳳君,錢莉 |
2010 |
高錳酸鉀改性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吸附Cu2+的性能 |
丁春生,鄒邦文,繆佳,諸錢芬 |
2016 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