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|
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
中南大學學報(自然科學版)
Vol. 43 Special 1 April 2012
|
建筑環境 |
火車站基于多區域網絡模型的自然通風可行性研究 |
劉佳霓1,周麗1,王文波2 |
1 |
門斗及熱風幕對客站冬季無組織滲風的控制效果研究 |
周欣,燕達 |
8 |
深圳市公共建筑空調系統設計綜合能效比方法研究 |
鐘媛玲1, 2,鄧啟紅1,劉剛2 |
15 |
城市道路交通污染排放模擬 |
劉順利,鄧啟紅,劉蔚巍,賀廣興,周葉,孫俊杰 |
20 |
基于小世界網絡的流行性疾病傳播動力學行為研究 |
張帥,鄧啟紅,劉蔚巍,夏文迪 |
25 |
建筑室內生物污染控制技術最新研究進展及展望 |
王清勤,孟沖 |
30 |
風管清洗機器人清洗效果及運動性能的實驗研究 |
孟沖,趙乃妮,宋業輝,曹勇 |
37 |
活塞風在地鐵站臺部分的附壁效應模型實驗研究 |
杜曉明1,王麗慧1,劉佳妮2 |
43 |
氣流對某次高校集體宿舍流感爆發的影響 |
沈紅萍,錢華,鄭曉紅 |
50 |
寒冷地區百年農村住宅模式的演變調查與光熱性能分析 |
劉鳴1,張寶剛2,張瑞娜1,陳濱2,袁杰1 |
56 |
人員活動對室內空氣品質影響的實驗研究 |
鄒志軍,梁云,王昕 |
62 |
人體呼出氣溶膠在通風建筑中傳播的研究進展 |
蘭信穎1, 2,馮國會3,明月3,張一3 |
68 |
單區自然通風建筑室內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|
周軍莉,童寶龍,胡艷,張國強 |
75 |
高大空間印刷廠房分層空調2D-PIV模型實驗研究 |
李安桂,趙玉嬌,申健,陶鵬飛,喻繼平 |
82 |
中溫輻射板位置對室內熱環境的影響 |
李安桂1,陶鵬飛1,魏昕2 |
91 |
不同設計參數下冷卻頂板熱舒適性 |
王麗潔,李念平,章文杰 |
99 |
基于GIS與CFD的多尺度微環境規劃 |
陳士凌1,盧軍1,陳靜1,甘源2,王志浩1,王亮1 |
104 |
建筑群風環境耦合模擬與分析 |
蔣新波1, 2,楊昌智1,孟妮3,羅松欽1,楊菊菊1,張清琳1 |
110 |
重慶地區兒童居住環境室內潮濕現狀研究 |
王晗1,李百戰1,陽琴1,王娟1,劉一隆1,歐陽錦1,Sundell Jan1, 2 |
115 |
建筑節能 • 可再生能源 |
城市生活污水流量特性分析 |
林真國1,張素云2,郭彥玲1,馮星輝1 |
120 |
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居民自主改造模式剖析 |
梁傳志1,武涌2,曹旭明3,呂萌萌4 |
125 |
宿舍功能布局對采暖能耗的影響研究 |
葛貴武1, 2,林波榮2 |
131 |
有機郎肯循環發電系統工質優化選擇 |
劉龍,李新禹 |
136 |
長江三角洲地區高層住宅建筑空調負荷變化特性調研與分析 |
王國建,陳超,吳金順,周平 |
140 |
辦公建筑能耗基準中影響因子對建筑能耗的影響度 |
康一亭1,于丹2,蘇華1,魏崢3,孟沖3 |
146 |
居住建筑節能綜合評價方法的構建及其應用 |
龔健沖,楊雪玲 |
151 |
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節能設計策略 |
宗德新1,2,陳俊1,2,王大川1,2 |
155 |
新型吸附式制冷機的性能 |
何兆紅1,林志賢1,黃宏宇1,2,郭華芳1,小林敬幸2 |
164 |
螺桿膨脹機有機工質朗肯循環低溫發電系統的
實驗與最優化設計 |
楊曉晨,張于峰,魏莉莉,穆永超,李虎 |
168 |
以辦公建筑實際能耗為依據的能耗基準方法 |
曹勇1,于丹2,康一亭3,魏崢1,宋業輝1,孟沖1 |
175 |
燃池采暖技術在中國北方農村的應用 |
田維治,陳濱,張雪研,張寶剛,白淑鑫,謝藝強 |
180 |
小型太陽能、水源熱泵及燃氣鍋爐聯合供暖系統的優化運行策略及實現 |
穆康,張建利 |
187 |
陽光間對住宅建筑熱性能的影響 |
王登甲1,劉艷峰1,高珍1,劉加平2 |
193 |
土壤源熱泵冷凝熱回收系統的性能及經濟性分析 |
孟妮1,楊昌智2,蔣新波2,肖書毅1,禹添1,張清琳2,楊菊菊2 |
198 |
竹材組合墻體的熱濕耦合傳遞數值模型 |
蘇林,李念平,黃從健,王廷偉 |
204 |
太陽能熱風采暖房間中相變墻儲換熱性能分析 |
劉馨1,馮國會1,黃凱良1,呂石磊2,陸夢喆1 |
209 |
基于相變墻與被動式太陽墻的復合采暖熱性能試驗研究 |
陳其針,馮國會,劉馨,李國柱,黃凱良,陸夢喆 |
217 |
冬季工況下農村住宅相變蓄能火炕火墻聯合供暖的性能分析 |
馮國會,勝興,李剛,李慧星,陸夢喆 |
225 |
非直膨式太陽能熱泵設計參數的優化模擬 |
曲世琳1,2,馬飛1,吉玉保1,陳彩霞1 |
234 |
自然采光對建筑光環境和能耗的影響分析及應用 |
李天陽,郝軍,曾巍 |
241 |
香港商用建筑空調負荷特性 |
綦戎輝,呂琳,楊洪興 |
246 |
碳排放 • 綠色建筑 • 生態環境 |
高爐碳遷移規律及CO2減排策略分析 |
王亮1,王剛1,郭憲臻2,鄒忠平1,歐陽標1,薛占興2 |
252 |
高爐CO2排放量的計算方法探討 |
鄒忠平1,郭憲臻2,王剛1,項鐘庸1,王瑞玲2 |
257 |
天津節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|
鄭雪晶,王霞,張歡 |
262 |
重慶水泥的碳足跡 |
楊李寧1, 2,付祥釗1,甘玉鳳1 |
268 |
中國長沙市大型公共建筑碳排放交易潛在的市場分析 |
魏小清,李念平,蔣云生 |
278 |
我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及技術發展現狀 |
程志軍1,葉凌2,王清勤2 |
283 |
建筑垃圾量化研究進展 |
劉貴文,吳澤洲 |
290 |
土木工程 • 管網改造 |
應用離心模型試驗研究公路改擴建工程中新舊路基拼接處的特性 |
嚴秋榮1, 2,劉涌江2 |
297 |
海砂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|
蘇卿1, 陳艾榮1,趙鐵軍2 |
304 |
利用改進的遺傳算法優化設計管網改造項目 |
王興畏,彭世尼,黃小美 |
310 |
|
|
|
|
|